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出行

“示界”打头阵,神龙的“二次创业”能否撬动转型升级?

贝多财经    ·   2025-08-08 17:01:34  ·   出行  ·  

撰稿|多客

来源|贝多商业&贝多财经

前有问界、智界、享界、尚界、尊界等华为“五界”。而后,“示界”的诞生也被认为和鸿蒙智行或华为有着关联。但事实并非如此。


2025年3月,神龙汽车正式推出自主新能源品牌“HEDMOS示界”这是一个承载着神龙汽车“二次创业”以及新能源转型这两大使命的品牌,肩负重任。

而市场会用长期数据去验证这场“二次创业”的成色与耐力。那么,示界交出的成绩单,及其品牌力、产品力、技术力究竟表现如何?

一、示界交出的成绩单

两个多月前的2025年5月20日,神龙汽车“HEDMOS示界”旗下首款车型“示界06”正式上市。新车仅推出一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12.58万元。作为神龙汽车重新崛起、同时也是示界首次打入市场的车型。

据懂车帝APP截至2025年8月8日销量数据显示,示界06在上市首月,即2025年5月,实现零售销量80辆;2025年6月,示界06的零售销量为134辆。而2025年7月,则并无示界06的销量数据。

对于一个处于品牌认知建立期的新车型来说,销量既是自然的市场反馈,也是可以通过加强传播、提高声量,进而提升销量的做法加以尝试。在当前主流新能源竞争格局中,品牌形象能否形成沉淀、产品矩阵是否具备延展性、技术创新是否具备穿透力结合差异化,无不是衡量一个汽车品牌是否具备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变量。

作为示界首款车型示界06的推出,也是神龙新能源转型的一次重要尝试,但它能否成为长线竞争中的后来居上的力量,还需要更系统的布局与持续的投入支撑。当前,无论是销量走势、产品规划,还是用户认知塑造,都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稳固的增长曲线。后续若想真正站稳市场,不仅要在车型数量、技术迭代和品牌传播上形成合力,还需让每一次产品和市场动作都能累积成可感知的品牌势能。

接下来的考验会更偏耐力,因为,市场会看三件事。其一,看日均能否爬坡并保持稳定;其二,看产品能否走向矩阵并覆盖更多场景;其三,看技术能否给出明确的进化路径与可感的确定性。如果这三条线长期不同步,任何一处都可能会影响产品推广。市场留给示界的时间不会太多。每一个月的数据,都会直接写在品牌的“体温表”上。

因为,从整体市场看,示界06所处的价格带,竞争密、更新快、渠道深,稍慢一步就可能被竞争对手先行一步。事实上,市场看结果,看月度累计是否能连续抬升而不是靠一个月销量,看同价位对手的上新和降价是否带来压倒性优势。所有判断都会落在数字上,落在每个月的报表上。等的不是说法,而是一条能被验证的走势。

二、是否建立起品牌强认知?

从品牌重塑的角度来看,神龙汽车此次推出的自主新能源品牌“HEDMOS示界”,承担着“二次创业”的重要战略意义。

HEDMOS作为合成词,官方释义(Head+Most),对此,这一品牌联想建立是否需要一定周期?如何将品牌与情感色彩、文化意象或功能导向相连接,如何以更低的品牌记忆门槛,快速打开认知和提升知名度?或许,这些问题需要示界逐一去探索和解决。

尤其是在新能源赛道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用户对品牌的判断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品牌不再仅仅是一个LOGO或车名,而是一套系统的价值认知。其中,既包括技术理念、设计哲学、服务体验、社群文化等多维度内容,也涵盖当前诸多主流品牌发力的露营、通勤、家庭出行等场景革命、品牌代言人、IP打造等社交平台社会化营销传播,借此强化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而反观示界,尽管其也在努力传播自身,但在此类用户连接方式上的实践尚未形成公开且大范围成功的案例。

此外,示界是谁,为谁而造?示界是否面向年轻城市家庭,还是强调理性科技感,抑或承接神龙既有法系车主群体?这些基本的品牌定向信息尚需在主流传播内容中明确传递,使得品牌定位未能在用户心中定型,也导致产品属性与消费场景之间缺乏足够连接。

示界当前的品牌构建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其在命名逻辑、传播主线、用户沟通方式等方面仍面临相对空白的问题。如何通过有机的内容策略、具象的用户故事与一致的视觉语言,真正构建起一套可信赖、可延展、有记忆点的品牌体系,将是HEDMOS示界能否持续推进新能源战略的关键基础。当前,HEDMOS示界品牌仅推出一款车型“示界06”。然而,从产品体系和战略布局角度看,示界当前的产品力仍处在起点阶段,整体尚需形成品牌技术对产品的充足支撑力。

譬如,其产品矩阵尚未成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多数品牌已构建出多级别、多用途、多人群覆盖的产品谱系,覆盖从微型车、紧凑型SUV,到中大型MPV乃至高性能车型的全链条。而示界目前只有一款车型在售,尚无明确的新车规划节奏、细分市场拓展路线或平台共创信息披露,使得产品覆盖面有限、用户选择空间不足。尤其是在新能源市场“先入为主”效应明显的背景下,消费者普遍期待品牌能提供连续更新的产品序列与有序更新的配置方案,以确保车辆在升级、保值等方面能获得持续支持。

三、产品力与技术力如何打天下?

从产品打法来看,入门即顶配的策略虽具市场冲击力,但需关注长期成本控制能力。

示界06一口气搭载了诸多旗舰配置,在短期内有效提升了性价比形象,拉近了与自主头部品牌的用户认知距离,但若未来缺乏更高阶的技术迭代与平台升级,这种配置密集式定价策略或可能导致产品向上拓展空间受限。更进一步,起步即高度集中的产品结构,或也意味着后续车型在功能上需做出差异化,而这将对研发与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主流新能源品牌普遍采用平台化架构的当下,示界是否能在平台与车型之间建立规模协同效应?其单款车型的高配置优势是否能持续转换为长期成本控制与毛利改善的平台化结构能力?

与此同时,示界06的差异化标签在现有传播中还未形成显著辨识度。其品牌特征尚未在产品设计语言和技术研发层面建立系统性认知。例如,越来越多车企强调“自研闭环”“智能全栈”“技术平台+自研电池+DM-i”等构建技术优势,示界是否通过产品建立了此类系统性记忆点?此外,在整车架构、电池策略、热管理系统等核心维度,目前关于示界06所采用平台的公开信息仍较少,不知示界是否具备横向复制与纵向迭代能力?主流品牌多通过低配、中配、高配组合拉开产品梯度、提供丰富选装体系以强化溢价能力,示界目前仅有一个Max版“顶配入市”的打法,或也缺乏价格与功能的分层空间,也未明确后续是否会推出“长续航版”“轻装版”或个性化车型,产品力可参考平台化战略分阶段拓展车型,或也需要示界进一步对此予以强化。

示界06作为首发车型,在定价与配置维度上展现出了一定的性价比优势,起到了初步破圈的作用。而未来能否在车型、平台、用户分层等维度,形成多元化矩阵车型阵容,或将影响示界的市场活力与未来想象空间。而从当前已知信息看,示界06的上市只是神龙新能源布局的一步开局棋。无论是品牌认知的形成、产品阵容的丰富,还是技术路径的明晰,都还需要时间和持续动作去验证。市场最终会在数据里写下答案,月度走势、车型矩阵和技术迭代的节奏,将决定示界能否真正成为神龙“二次创业”的支撑力量。

毕竟,在智能化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核心的背景下,示界06所代表的神龙“品牌力”“产品力”“技术力”三力合一却每个方面均未能在市场上形成独特竞争力,“三力”之间亦未在市场竞争和吸引用户上形成互补交融的“合理”。

目前,示界在供应链、平台化、智能化等关键维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予以推进?又将采取哪些举措予以支撑示界品牌新车型和核心架构、智能化体系的研发费用?这些问题,或直接关系到示界未来的“品牌力”“产品力”和“技术力”,更事关神龙汽车的“二次创业”将获得怎样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