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金融

邮储银行2700万元罚单背后:内控问题频现,不良规模超870亿元

贝多财经    ·   2025-10-12 15:09:58  ·   金融  ·  

撰稿|多客

来源|贝多商业&贝多财经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多张大额罚单,剑指银行贷款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合规问题。

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HK:01658、SH:601658,下称“邮储银行”)因相关贷款业务、互联网贷款业务、绩效考核、合作业务等管理不审慎,被罚没合计2791.67万元。同时,相关责任人员黄文贤也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


这张千万金额的罚单,不仅为邮储银行的合规经营敲响了监管警钟,更折射出其“国有大行”华美长袍下潜藏的诸多暗疮。在业绩增速疲软、资产质量恶化、风控隐患凸显等多重压力下,邮储银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挑战。

一、屡踩监管红线,累计被罚超4000万元

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银行最基础、最传统的核心业务之一,与银行稳健经营直接挂钩;而互联网贷款作为新兴业务,其授信规则、审慎经营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金融安全。正因如此,这份“天价”罚单将邮储银行的内控短板暴露无遗。


对于收受罚单的相关事宜,邮储银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和2024年对该行开展了相关检查,并于近日就有关问题下达了处罚结果,其高度重视监管意见,按照监管要求有序推动整改。

邮储银行强调,其始终将监管检查和指导作为促进各项业务合规发展的契机,不断推动治理体系优化和内控管理水平提高。下一步,该行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向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但实际上,邮储银行称得上是监管名单中的“常客”。仅在10月上旬,邮储银行绍兴分行、天津分行就分别因“违规发放借冒名贷款”和“违反账户管理规定,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被分别处以30万元、52.5万元的罚款。


9月8日,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西安市分行又因固定资产贷款管理不审慎、个人贷款资金被挪用以及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违规行为,被处以117万元罚款,而这已是该行2025年以来收到的第五张百万元级别罚单。


据贝多商业&贝多财经不完全统计,2025年开年至今邮储银行手中的罚单多达40张,累计被罚金额超4000万元,多名相关负责人员被处以警告、罚款和禁业等行政处罚,其中两名负责人被终身禁止进入银行业。

虽然大部分罚单的处罚主体为邮储银行旗下分行,但处罚原因却涵盖贷款“三查”不尽职、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等多个领域,几乎囊括了信贷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内控管理漏洞亟待补全。

二、高层状况百出,业绩增长遇瓶颈

屡收罚单之余,邮储银行管理层也一度面临换届与合规瓶颈。自该行原董事长张金良于2022年4月离任后,邮储银行的董事长职位长期便处于空缺状态,直至2025年1月郑国雨上任,才打破这一僵局。

在董事长之位空悬的近三年内,邮储银行的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职责均由行长刘建军代为履行。而根据原银保监会相关规定,代为履行董事长、行长、分行行长、分行级专营机构总经理职责相关人员的履职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除此之外,随着2024年末邮储银行原高级资深经理张军受贿案的公开宣判,以及湖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雪松被带走调查一事的公布,高管贪腐受贿问题也成为印证该行治理缺陷的“照妖镜”,拷问着其经营管理水平。

高级管理层的长期缺位、超期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邮储银行的整体经营效率,叠加行业息差收窄、信贷需求减弱等外部负面因素冲击,使得这家号称“普惠金融领跑者”的国大银行,无可避免地面临着业绩指标增长乏力的重压。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资产总额分别为14.07万亿元、15.73万亿元和17.08万亿元,资产规模虽然呈持续扩张态势,但增速却由2022年11.75%的双位数增长,降至2024年的8.64%。


不仅如此,邮储银行的收入与净利润增长大幅放缓。其中,2024年实现营收3487.75亿元,1.83%的增速远不及2021年的11.38%;归母净利润为864.79亿元,仅实现了0.24%的微弱增长,在国有六大行中排名最末。


即便邮储银行在2025年半年报中极尽溢美之词,称其正在加快创新变革、实施精细化管理,但也改变不了自身业绩增长放缓的事实。该行上半年的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4.46亿元和494.15亿元,增速分别为1.50%和0.85%。


三、不良贷款攀升,资产风险需警惕

另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是,邮储银行的资产质量明显下滑。

数据显示,邮储银行2024年的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06%至803.1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亦较上年末增加0.07个百分点至0.90%。而在国有六大行中,仅有该行的不良贷款指标出现“量率双升”。


截至2025年6月末,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92%,较2024年末提升0.02个百分点,是国有六大行中唯一不良贷款率上涨的银行,不良贷款金额约873.51亿元;截至同期末的逾期率为1.24%,亦较上年末提升0.05个百分点。


其中,邮储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公司类不良率实际较上年末减少0.05个百分点至0.49%。相比之下,个人贷款不良率却增长0.1个百分点至1.38%。这表明,该行个人贷款的偿债压力与风险正在加剧。


具体来看,尽管邮储银行已实施小额贷款资产质量提质攻坚行动,个人小额贷款的占比也微降至42.07%,但该项业务的不良贷款率却较上年末提升了0.09个百分点至2.30%,远高于个人贷款的整体不良率水平。

此外,邮储银行截至2025年6月末的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已增至76.64%,仅一年半的时间内便飙升了25.6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虽然较2024年末减少5.23个百分点,但依旧处在65.56%的较高水平,暗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另外,邮储银行的贷款回报率有所下降。其中,截至6月末的个人贷款平均余额增长4.53%至4.80万亿元,但利息收入却同比下滑12.78%至870.75亿元,直接导致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大幅减少0.71%。


受此影响,邮储银行截至6月末的客户贷款总额虽增长9.73%至9.27万亿元,但平均收益率却降至3.30%。这也意味着尽管该行保持了贷款高增长,但由于其风险定价能力较弱,最终并未将贷款规模扩张充分转化为实际收益提升。

面对不良贷款抬头与大额罚单频现的双重漏洞,邮储银行若无法有效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增强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调整的联动性,其现有资源优势与发展根基恐难以为继,未来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上一篇:信用卡业务遇瓶颈,招商银行“泪如雨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