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消费

捞王招股书“失效”:首次冲刺香港上市折戟,翻台率持续下滑

贝多财经    ·  2022-03-01 15:07:09  ·  消费

3月1日,贝多财经从港交所了解到,粤式火锅连锁店——捞王 LAOWANG HOLDING LIMITE(全称为“捞王锅物料理”)的上市申请材料已经失效。这意味着,捞王首次冲刺港交所上市折戟。

捞王招股书“失效”:捞王首次冲刺香港上市折戟,翻台率持续下滑


不过,这不代表上市失败,捞王仍可更新材料继续推进IPO事宜。在此之前,曾有多家公司在“失效”后多次递表,并成功在港交所挂牌。同样,也有企业已经暂缓上市,如贝特集团、阳光智博、贝达药业、英科医疗等。

捞王招股书“失效”:捞王首次冲刺香港上市折戟,翻台率持续下滑


公开信息显示,捞王第一家门店开设于2009年。2015年,捞王(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裕成。2021年9月1日,捞王在港交所递表,并于9月3日更新了招股书(修订版)。

本次上市前,李裕成、陈湘、赵宏泽以及陈湘配偶黄雅玲、赵宏泽配偶王咏诗直接或间接持有捞王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9.92%、7.51%、1.33%、4.26%及2.00%,且为一致行动人,系捞王的共同控股股东。其中,陈湘、赵宏泽均为捞王的联合创始人。

捞王在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称,2020年,捞王的收入及餐厅数量均位列业内榜首。按收入计,该公司占有1.7%的市场份额。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捞王是中国排名第一的粤式火锅连锁餐厅。

根据招股书,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捞王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71亿元、10.95亿元和11.25亿元;2021年前6个月(上半年),捞王的营业收入为6.47亿元,而2020年同期为4.36亿元。

捞王招股书“失效”:捞王首次冲刺香港上市折戟,翻台率持续下滑


据了解,捞王已经实现连续盈利。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捞王的净利润分别为5905.5万元、7991.5万元和6744.1万元;2021年上半年,捞王的净利润为2145.0万元,2020年同期则为106.2万元。

作为一家连锁餐厅企业,捞王的收入主要来自餐厅经营。2018年、2019年、2020年,其自餐厅经营分别产生收入8.61亿元、10.68亿元、10.62亿元,分别占收入的98.8%、97.5%、94.4%。2021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6.2亿元,2020年同期则为4.0亿元。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捞王的餐厅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120.3元、123.7元和128.1元,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而在2021年上半年,捞王的餐厅顾客人均消费则为123.9元,较2020年同期的130.1元下降约4.8%。

值得关注的是,捞王的翻台率则出现了持续下滑的情况。招股书显示,捞王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翻台率分别为3.1次/天、3.0次/天和2.5次/天,连年下降。2021年上半年,其翻台率则再度降至2.4次/天,但高于2020年同期的2.1次/天。

捞王招股书“失效”:捞王首次冲刺香港上市折戟,翻台率持续下滑


相比之下,同为火锅连锁餐厅的海底捞,翻台率则远高于捞王。数据显示,海底捞2018年、2019年、2020年度以及2021年上半年的翻台率分别为5次/天、4.8次/天、3.5次/天和3次/天。

特别说明的是,翻台率是餐饮企业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指的是餐桌重复使用率。通常情况下,翻台率高意味着该企业能在有限的坪数及营业时间内座位的流动率较高,可带来更多营收,反之则代表收入不理想。

对比来看,捞王的翻台率指标和呷哺呷哺较为相近。贝多财经了解到,呷哺呷哺餐厅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的翻台率分别为2.8次/天、2.6次/天、2.3次/天和2.3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