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英伟达”上市更进一步。
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同意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摩尔线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

据贝多商业&贝多财经了解,摩尔线程于2025年6月递交招股书,报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同年9月26日,该公司上会并顺利通过。过会当日,摩尔线程就提交了招股书(注册稿),进入提交注册状态,并于10月30日进行了更新。
本次报考上市,摩尔线程计划募资80亿元,将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AISoC芯片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据招股书介绍,摩尔线程主要从事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摩尔线程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以自主研发的全功能GPU为核心,致力于为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
目前,摩尔线程已推出四代GPU架构,并拓展出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等应用领域的计算加速产品矩阵。摩尔线程被在招股书称,该公司产品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对部分“卡脖子”领域核心产品的突破。
正是如此,摩尔线程也被誉为“中国版英伟达”。摩尔线程方面称,全球集成电路行业整体呈现被部分国外头部厂商垄断的局面,英伟达、AMD等企业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与这类企业相比,该公司在技术积累、产品性能等方面仍需持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摩尔线程多名高管均来自英伟达。其中,摩尔线程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建中曾在英伟达任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同时,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周苑、张钰勃、王东等人均曾在英伟达就职。

其中,周苑曾在英伟达任市场生态高级总监,2020年10月摩尔线程开始运营后,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参与公司经营管理。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周苑曾任摩尔线程财务负责人,现为公司董事。
相比之下,张钰勃则曾于2013年10月至2017年11月任英伟达GPU架构师,后在Pony AI Inc.(即小马智行)基础架构部门任主任工程师,2020年联合创立摩尔线程,历任摩尔线程监事、董事、副总经理。
同样,王东曾于2007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英伟达任销售总监。2020年,联合创立摩尔线程,历任摩尔线程监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除此之外,摩尔线程副总经理宋学军、杨上山等人也曾在英伟达就职。
业绩方面,根据早前招股书,摩尔线程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营收分别约为4608.83万元、1.24亿元和4.38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18.40亿元、-16.73亿元和-14.9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14.12亿元、-16.07亿元和-15.07亿元。
而招股书(注册稿)则显示,摩尔线程对过往三年的利润数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摩尔线程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8.94亿元、-17.03亿元、-16.1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14.67亿元、-17.20亿元和-16.33亿元。


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的营收约为7.02亿元,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2.71亿元、-3.17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摩尔线程的累计未弥补亏损约为16.04亿元,预计上市后,账面累计未弥补亏损将持续存。
由于持续亏损,摩尔线程的经营现金持续处于流出状态。调整后,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约-14.90亿元、-11.58亿元、-19.55亿元和-11.64亿元。
而之所以亏损,主要是摩尔线程高额的研发投入导致。与此同时,该公司的绝对收入金额仍较小。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约为11.16亿元、13.34亿元、13.59亿元和5.57亿元。
摩尔线程在招股书中表示,预计该公司未来收入将保持持续增长。其中,摩尔线程管理层基于市场空间、产品研发、客户接洽及导入情况等,预计该公司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根据摩尔线程前瞻性信息预计,当该公司2027年收入达到59.83亿元,同时整体毛利率达到61%的前提下,摩尔线程2027年方可实现合并报表盈利,该盈利包含30,704万元政府补助带来的收益,扣除该收益后,该公司2027年处于微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