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IPO

赛力斯将在港交所上市:极其依赖问界系列,华为标签还能用多久?

贝多财经    ·   2025-10-28 10:09:12  ·   IPO  ·  

10月27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赛力斯”,SH:601127$)、HK:09927$)在港交所披露发售公告,于10月27日至10月31日招股,预计H股将于2025年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本次上市,赛力斯拟全球发售1.002亿股H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获和15%发售量调整权,发售价为每股131.50港元。据此计算,赛力斯的募资总额约为131.76亿港元,募资净额约为129.25亿港元。

按照规划,赛力斯计划将募资净额的约70%(约90.47亿港元)用于研发投入,约20%(25.85亿港元)用于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知名度,约10%(12.93亿港元)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那么,赛力斯成色几何?

一、转型在路上,阳光总在风雨后

事实上,赛力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其前身小康股份以弹簧、减震器业务起家,后拓展摩托车业务,并通过与东风汽车合资的方式进入整车制造领域。2016年上市之初,小康股份的主要产品为微客、微货、紧凑型MPV及其发动机、零配件。

具体而言,小康股份的主要车型包括东风小康K系列、东风小康V系列、东风小康C系列、东风小康紧凑型MPV风光系列。除此之外,小康股份还制造并销售微车发动机、汽车减震器等、座椅等。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赛力斯的前身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小康股份”),于2016年6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证券代码为“601127”,2022年7月变更为“赛力斯”。

彼时,小康股份原计划募资约13.42亿元。其中,4.53亿元将用于汽车零部件生产线项目(年产后桥20万套、座椅30万套、保险杠20万套、小型冲焊件30万套),4.97亿元用于发动机零部件项目(年产35万套),3.92亿元用于汽车变速器一期项目(年产50万套)。

此后,小康股份变更了募投项目及募资金额,删掉了“汽车变速器一期项目(年产50万套)”,汽车零部件生产线项目、发动机零部件项目的募投资金分别调整为约3.66亿元、4.00亿元,募投总额变更为7.66亿元。

2016年5月31日,原小康股份启动申购,发行价为5.81元/股,发行数量为1.425亿股(编者注:彼时小康股份曾一度披露成14250股),募资总额约为8.28亿元,募资净额约为7.38亿元。

2016年6月15日,小康股份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后不久,小康股份就发布公告,拟出资25亿元投资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对应主体为重庆东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东康新能源”,后更名为“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

同年12月,小康股份再发布《关于投资纯电动智能汽车开发项目的公告》,称其子公司重庆小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新能源设计院”)作为境内实施主体,SF Motors,Inc.(下称“SF Motors”)作为境外实施主体,投资实施纯电动·智能汽车开发项目。

小康股份在公告中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将使该公司在2019年至少推出1-2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高端纯电动汽车。通过大数据技术创新用户体验,提供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定制化、现场化服务,实现品牌的高端定位。

根据公告,前述项目总投资约5.9亿美元,项目车型产品研发周期预计26-36个月。与之对应的是,小康股份还一并发布《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资39.6亿元,将用于年产 5 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纯电动·智能汽车开发项目。

而2017年3月,小康股份发布《关于终止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公告》,称经比对“监管要求”,该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董事会决议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少于18个月,不符合相关规定。因此,此次定增终止。

不过,小康股份方面表示,该公司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后,仍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新能源电动乘用车工厂项目和智能纯电动乘用车开发项目,通过使用自有资金或其他融资方式,实现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此后,小康股份先后投资建设高性能汽车动力电池项目、电驱动系统项目等,项目投资分别约为20.26亿元、10.66亿元,对应主体为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后者于2018年1月完成注册。

二、绑定“华为”标签,及其依赖问界

为了加码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小康股份还于2017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资总额约为15亿元,募资净额约为14.7亿元,将全部用于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约为25亿元,对应东康新能源的投资项目。

2020年10月,小康股份再次抛出一则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资不超过27.05亿元,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SERES智能网联新能源系列车型开发及产品技术升级项目、营销渠道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几经调整,小康股份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定增)的申请于2021年5月获批,但拟募资金额下调至约25.93亿元。2021年6月,小康股份完成定增,发行价为46.0元/股,募资总额约为25.93亿元,募资净额约为25.07亿元。

也正是2021年,小康股份“牵手”华为,发布AITO(中文名为“问界”)品牌以及赛力斯纯电驱增程平台(DE-i)。其中,AITO指的是Adding Intelligence to Auto。同年12月,AITO品牌发布首款车型问界M5。

至此,问界成为了小康股份新的产品序列,已发布的车型包括问界M5、M5 EV、M7、M8、M9等。2025年9月,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在鸿蒙智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表示,问界四大系列M5、M7、M8、M9汽车累计交付突破80万辆。

但成也问界,败也问界。据赛力斯发布的2025年9月产销数据,2025年前9个月,赛力斯的总销量为34.07万台,同比减少7.79%。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30.46万台,同比下降3.82%。

仅就赛力斯汽车(主要为问界系列)而言,2025年前9个月,赛力斯汽车的产量约为28.18万台,同比减少5.44%。同期,赛力斯汽车的销量约为27.62万台,同比减少5.72%。其中,2025年9月的产量、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6.88%、15.14%,保持了一定的增长。

另据AITO汽车官方微博披露,2025年9月,鸿蒙智行全系共交付新车52916台。其中,问界系列全系交付40619辆。相比之下,问界系列车型2024年9月共交付新车35560辆,2025年同期较之增长约14.23%。

就具体车型而言,2025年9月,问界M9交付10503辆,问界M8交付21244辆。相比之下,问界M9于2024年9月交付15496辆。据此计算,问界M9于2025年9月的销量同比下降32.22%,M7、M8均无可直接对比数据。

根据赛力斯在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披露,问界系列2022年、2023年、2024年度和2025年上半年分别贡献收入205.19亿元、243.08亿元、1319.07亿元和562.81亿元,分别占其总收入的60.3%、67.9%、90.9%和90.3%。

相比之下,赛力斯旗下其他汽车品牌的收入则呈下滑态势,由2022年的107.62亿元降至2024年的70.31亿元,占比也由31.6%逐步下跌至2024年的4.8%,2025年上半年约为4.5%。不难看出,赛力斯开始对问界产生较强的依赖性。

除了问界之外,赛力斯其他汽车品牌的门店数量亦在减少。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末,该公司其他汽车品牌的经销商门店分别为1882家、1317家、400家和456家,主要是其将销售重点转向了问界品牌。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赛力斯的营收分别约为340.56亿元、357.89亿元和1451.14亿元,毛利分别约为27.28亿元、25.71亿元和34.5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2.21亿元、-41.57亿元和47.40亿元,一度出现亏损,但在2024年扭亏为盈。

而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的收入约为623.59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650.14亿元下降4.1%。对此,赛力斯归因于问界M8的上市预期影响了潜在消费者的下单时间,导致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42.5%,问界M8推出后,其二季度销量环比增长115.5%,同比增长10.8%。

不难看出,赛力斯的业绩囿于问界系列,也同样依托于华为而生。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赛力斯仍需蓄能,寻求新的增长点。此次在港交所上市,能够给赛力斯带来新的增长动能么?何时摆脱对华为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赛力斯还有多少想象力?有待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