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IPO

融泰药业报考港股上市:IPO前夕,深创投减持套现约9000万元

贝多财经    ·   2025-09-28 19:32:37  ·   IPO  ·  

来源|贝多商业

9月26日,广东融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融泰药业”)递交招股书,报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信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据招股书介绍,融泰药业是一家院外医药服务商,专注于数字化营销和供应链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收入计,融泰药业是中国院外医药市场第四大营销和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中国院外医药市场第一大面向个人客户的营销和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

本次报考上市,融泰药业成色几何?

一、深创投临场减持,变现约9000万元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融泰药业成立于2004年5月,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53.2417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陈长清,主要股东包括广州长峰、陈长清、陈长清等。


据招股书介绍,融泰药业原于2004年5月由赵海峰、黄宇成立,前称为广东康虹医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二人分别均持股50%。2018年4月,陈长清取得了黄宇的权益,持股50%。

于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融泰药业曾进行一系列股权变动,以推进原定通过境外上市工具上市的计划。该等股权转让使该公司于2019年12月由其目前全资子公司香港融泰健康有限公司(「香港融泰」)全资拥有。

其中,香港融泰当时由陈先生和赵海峰以等额股份间接拥有。2020年9月,融泰药业不再寻求进行上述计划,并进行进一步股权转让。彼时,融泰药业的股东为陈长清、赵海峰、香港融泰,分别持股49.5%、49.5%和1.0%。

2020年10月,恒荣技研有限公司(「恒荣技研」、广州长峰分别出资234.375万元、2578.125万元认购。其中,广州长峰为融泰药业的员工持股平台,股东包括陈长清、骆旗、王东、张宝增、张卫征、程华平、陈冬青等。

2025年8月,深创投、深圳红土医疗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红土医疗健康」)分别向佐佑资产管理转让所持融泰药业的1.11%、0.56%股权,代价分别约为2641.75万元、1319.12万元。

同在2025年8月,南山红土向南京瑞可、丽生投资、重庆铭宇转让0.84%、1.05%、0.21%股权,分别作价2000万元、2500万元和500万元。叠加前述转让,深创投合计变现约900-万元。同期,青海宁达亦向重庆铭宇转让0.44%股权,作价1000万元。


不过,深创投仍是融泰药业的股东。本次上市前,陈长清直接持股21.83%,通过广州长峰控制24.48%,合计持股约46.31%,为该公司控股股东。目前,陈长清亦为融泰药业董事会主席(即董事长)、执行董事。

除此之外,融泰药业的高管还包括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骆旗、执行董事兼执行总经理王东、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张宝增,以及副总经理张卫征、程华平。

二、主要收入靠卖药,持续盈利

融泰药业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在制药公司的电商销售渠道中扮演关键角色,为其匹配对接最优电商销售资源。该公司向上游制药公司或其授权经销商采购医药产品后,通过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美团医药、叮当及泉源堂等B2C及O2O电商平台将产品售予个人客户。

同时,融泰药业还为制药公司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电商赋能服务,主要包括集成品牌运营、精细化的数据监测与管理、全渠道溯源能力及智能库存管理解决方案。在此模式下,该公司成为制药公司与个人客户之间的重要桥梁。

据贝多商业了解,融泰药业旗下零售品牌为“宜康思大药房”。于往绩记录期间,该公司已在阿里健康及美团医药等主要B2C及O2O电商平台运营电商店铺(主要是宜康思大药房),并通过宜康思大药房直接向个人客户销售医药产品。

此外,融泰药业亦已建立能够整合商业保险公司在线医疗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并实施患教项目与用药顺应性管理项目。该等项目覆盖心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肿瘤疾病、皮肤类疾病及流感和普通感冒等主要治疗领域。

自2023年起,融泰药业还通过第三方平台(如药师帮和1药城)的电商店铺,触达至更多基层终端。另外,该公司还与连锁药店建立合作,作为销售渠道的补充,通过向这些大型连锁药店直接销售医药产品获得收入。

尽管融泰药业将所经营业务表述的较为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就其根本而言,融泰药业的主营业务为销售销售。与之对应的是,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药品的数字化销售,尤其是面向个人客户的数字化销售,以及面向基层终端的数字化销售。

2022年、2023年、2024年度和2025年上半年,融泰药业的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24.27亿元、29.16亿元、28.75亿元和15.40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1478.0万元、4571.7万元、374.1万元和1709.2万元。


据招股书披露,融泰药业的主要收入由面向个人客户的数字化销售贡献。报告期内,该业务收入分别约为15.85亿元、16.88亿元、16.88亿元和8.62亿元,占比分别约为65.4%、57.9%、58.6%和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