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贝多商业
9月22日,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风药业”)通过港交所聆讯,并披露了聆讯后资料集(即“招股书”)。此前,长风药业曾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并两度申报上市申请材料(2021年1月和2023年6月),但均未能成行。

具体而言,2021年4月,长风药业撤回首次A股上市计划并探讨H股(即港股)上市的可能,同年8月聘任保荐人,但未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但在此后,长风药业放弃了在H股上市的计划,并重新转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而2023年6月,长风药业第二次递交招股书,报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原计划募资15亿元,将用于新建生产吸入制剂等项目、药物研发项目,以及吸入制剂研发实验室建设项目等,后于2024年6月终止。
直至2024年11月,长风药业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再次报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长风药业方面表示,董事认为港交所是更适合该公司进入国际股票市场的场所,且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的最佳利益。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长风药业成立于2013年1月,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3.71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梁文青,主要股东包括苏州岭头、苏州美中瑞、双鹭药业等。

据招股书介绍,长风药业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专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截至目前,该公司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获得6项产品批文并实现商业化。
长风药业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的首个获批产品——CF017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于2021年5月获批,后纳入中国集中采购(VBP)计划,覆盖中国超过1万家医疗机构。
2022年、2023年、2024年度和2025年前三个月(第一季度),长风药业的营收分别约为人民币3.49亿元、5.56亿元、6.08亿元和1.36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4939.9万元、3172.6万元、2108.8万元和1281.5万元。

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长风药业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度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3347.9万元、4840.6万元和5187.4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约为2017.7万元。
按产品结构来看,长风药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吸入产品,尤其是CF017。报告期内,该公司的CF017收入分别约为3.36亿元、5.48亿元、5.74亿元和1.25亿元,占比分别约为96.2%、98.4%、94.5%和91.6%。
长风药业方面表示,CF017的商业化使该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3.49亿元大幅增至2024年的6.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9%。这使公司能够对管线产品进行进一步再投资,多款产品处于临床试验后期阶段或PK-BE试验中,即将在近期注册和商业化。
除了产品销售,长风药业亦有部分收入来自提供技术服务收取的服务费,主要向其他吸入制剂公司提供研发及生产服务。报告期内,该公司分别承接9个、9个、12个和4个技术服务项目。
招股书显示,长风药业已就所有主要类型的吸入制剂开发出专有生产技术,并建立了可扩充的生产能力,其生产设施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总建筑面积为8163平方米。截至2025年3月31日,该公司拥有一支由114名员工组成的生产团队。
截至目前,长风药业的生产设施可支持年产2.4亿支雾化混悬液、5000万支雾化溶液、400万瓶鼻喷雾剂、200万瓶定量吸入气雾剂(MDI)产品以及2400万支吸入粉雾剂(DPI)产品。
长风药业方面称,该公司正在通过两期的建设项目扩充生产能力。其中,一期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将主要专注于吸入喷雾剂(SMI)和鼻喷雾剂产品。二期的第一部分预计于2026年底投入使用,将专门生产MDI和脂质体产品。
本次上市前,梁文青通过苏州岭头持股7.0%。同时,苏州岭头作为GP控制员工激励平台苏州闽美、苏州远辰、苏州沃伦分别持股5.7%、5.2%、2.8%。另外,李励通过苏州美中瑞持股6.5%;上述股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可行使约27.2%的投票权,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其中,梁文青为长风药业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CEO),李励为该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首席科学家,李旗为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兼药物研究院院长、朱玉玉为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魏巍为该公司财务负责人。
值得一提的是,梁文青、李励、李旗等人的年龄均已人到六旬。其中,梁文青出生于1966年,现年59岁;李励(注:女)、李旗分别为1959年、1958年出生,均为66岁,已处于退休的年纪。
尽管如此,长风药业在薪酬方面对梁文青、李励、李旗等人都十分慷慨。招股书显示,梁文青2022年从长风药业获得的薪酬总计约为533.9万元。其中,工资(薪金、津贴及实物福利)67.1万元,退休金计划共款5.4万元,而股份支付薪酬则高达461.4万元。

相比之下,李励2022年从长风药业获得的薪酬总计约为528.5万元。其中,工资(薪金、津贴及实物福利)67.1万元,股份支付薪酬约为461.4万元。2023年,二人从该公司分别取得薪酬合计约201.0万元、192.3万元,2024年分别约263.7万元、25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