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IPO

西安奕材闯上市:有股东提前退出,控股权两度引起问询

贝多财经    ·   2025-08-06 22:12:37  ·   IPO  ·  

撰稿|多客

来源|贝多财经&贝多商业

8月4日,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安奕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第二轮问询函进行了回复。据贝多财经了解,此次问询函合计9类问题,涉及竞争格局与产能消化、控制权、收入与客户、成本和毛利率、存货、研发人员及研发投入等。

关于竞争格局,要求西安奕材区分境内外市场及主要产品类型,结合同行业公司对典型客户的覆盖情况、对部分主要客户收入增速放缓或下滑及发行人客户导入进程,说明是否面临同质化竞争尤其是低价竞争的风险,并具体论证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方式及有效性。


关于产能,要求西安奕材结合发行人产品结构、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空间、市场已建、在建及拟建产能情况、发行人客户验证拓展及订单储备情况、半导体及下游市场周期波动等,进一步说明募投项目是否存在产能消化风险或进入新客户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对此,西安奕材方面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行业发展,12英寸硅片行业长期向好,国内外友商积极规划远期产能,若各方产能均如期投产,可能出现产能阶段性超过需求的局面。

同时,西安奕材称,该公司作为国内12英寸硅片头部厂商,已成为国内主要下游晶圆厂客户的核心供应商,随着客户扩产以及发行人新产品持续量产导入,募投项目产能无法有效消化的风险较低。

据贝多财经了解,西安奕材于2024年12月递交招股书,报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于2024年11月进行了更新。本次报考上市,西安奕材计划募资49亿元,将全部用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


据招股书介绍,西安奕材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用于存储芯片、逻辑芯片、多品类芯片的量产制造,最终应用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数据中心、物联网、智能汽车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各类智能终端。

目前,西安奕材的首个核心制造基地已落地西安,该项目第一工厂已于2023年达产。本次发行上市募投项目的第二工厂已于2024年正式投产,计划2026年达产。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合并口径产能已超过70万片/月。

西安奕材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已将第一工厂50万片/月产能提升至60万片/月以上,2026年第一和第二两个工厂合计可实现120万片/月产能,可满足届时中国大陆地区40%的12英寸硅片需求。

业绩方面,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西安奕材的营收分别约为10.55亿元、14.74亿元和21.21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5.33亿元、-6.83亿元和-7.3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4.16亿元、-6.92亿元和-7.63亿元。



整体而言,西安奕材的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不过,该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西安奕材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持续扩产,该公司第一工厂和第二工厂计入营业成本的折旧摊销金额合计为3.20亿元、6.15亿元和9.31亿元,逐年攀升。

同时,西安奕材称,随着第二工厂产线陆续转固直至2026年达产,可预见2025年和2026年公司计入营业成本的折旧摊销金额将持续增加,进一步增加盈利压力。若公司持续亏损,短期无法对投资者分红,对公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事实上,上海证券交易所亦在第二轮问询函中关注了西安奕材的经营业绩问题,要求其说明收入快速增长情况下,亏损呈扩大趋势的原因及合理性;区分第一工厂、第二工厂以及合并口径分别说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变动情况,预计可实现毛利转正、净利润转正的时间等。

西安奕材解释称,同行业公司收入和利润均因为行业波动处于下行趋势,发行人实现了收入持续的逆市增长,但受限于行业波动、产能扩张的折旧摊销投入,收入的增长尚未实现毛利的提升,叠加期间费用投入和存货跌价损失导致亏损放大。

不过,西安奕材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已进入收窄趋势。同时,西安奕材预计,随着第二工厂逐步建成投产,发行人产能规模将实现翻倍增长,并将于2026年及2027年分别实现毛利及净利转正,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发行人未来盈利能力。

其中,第一工厂将最早于2025年下半年起实现净利转正。同时,西安奕材方面称,最早亦将于2025年下半年起实现合并口径毛利(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转销等影响)转正,经营情况将持续向好。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奕材获得了多轮融资。其中,2019年3月获得5.05亿元A轮融资,2021年7月获得35亿元B轮融资,2022年9月获得20亿元B+轮融资,2022年12月获得37.05亿元C1轮融资,2023年5月获得23亿元C2轮融资。

伴随着融资,亦有多名股东转让西安奕材的股权。以2021年12月为例,北京芯动能基金转让2.47%股权给普耀芯业、上海道禾和上海澜翎3家投资者,转让价格为6,230.53元/注册资本,对应估值75亿元。

2022年12月,上海道禾转让西安奕材0.54%的股权给同一控制下的道禾源信,转让价格为6,750.44元/注册资本。同期,博华资本转让1.21%股权给泓生嘉启,转让价格为7,908.92元/注册资本,与C1轮融资估值一致(投前估值140亿元)。

2023年3月,北京芯动能基金转让西安奕材1.13%的股权给建投投资,转让价格为7,513.47元/注册资本。同期,北京芯动能基金以持有的1.04%股权对北京硅新出资(本次转让不涉及价格)。

2024年6月,毅达鑫业(毅达资本)将西安奕材0.62%股权转让给光子强链等5名投资者,包括光子强链、鑫华半导体、王建成、盛剑科技、海南瑞麟。转让完成后,毅达鑫业不再是西安奕材的股东。


据招股书披露,此次转让,由转让方与受让方协商定价,转让价格估值在2023年5月CII轮融资投后估值200.05亿元基础上溢价约20%,折合每股价格6.89元/股。据此计算,奕斯伟材料的估值约为240亿元。

本次上市前,西安奕材的控股股东为奕斯伟集团,奕斯伟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直接控制该公司25.68%的股份。2019年12月,奕斯伟集团将部分股东将表决权委托于王东升。2022年7月,王东升通过货币增资完成对奕斯伟集团的间接持股。

据招股书介绍,王东升与米鹏、杨新元和刘还平三位奕斯伟集团的管理团队股东于2019年12月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四人自协议签署后至今,始终保持稳定的一致行动关系目前,四人直接和间接控制奕斯伟集团合计67.92%的股权。

同时,杨新元为西安奕材董事长,王东升为该公司董事。此前,王东升曾任西安奕材董事长,于2023年股份公司设立时,推荐杨新元为该公司董事长。因此,西安奕材认定,前述四人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此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曾在第一轮问询函中要求西安奕材结合持股路径全面梳理发行人自设立以来的控制权演变情况,并分析在四名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发行人股权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公司控制权是否稳定等。

而在第二轮问询函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再次要求西安奕材结合王东升间接持有奕斯伟集团的股份情况、四名实控人在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中各自发挥的作用、《一致行动协议》的约定及实际执行情况,分析共同控制如何体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