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IPO

翼菲科技报考港股上市:营收增长、持续亏损,多名股东临场退出

贝多财经    ·   2025-07-01 22:26:24  ·   IPO  ·  

撰稿|张君

来源|贝多财经

6月30日,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翼菲智能”或“翼菲科技”)递交招股书,报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农银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据贝多财经了解,该公司是一家工业全品类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


翼菲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并提供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目前,该公司已建立全覆盖技术生态体系,实现规模化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

据招股书披露,翼菲科技于2012年6月成立,创始人为张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翼菲科技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翼菲科技的前身为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迁移至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人民币5508.8492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张赛,主要股东包括张赛、CBC宽带资本等。


本次上市前,张赛控制翼菲科技约25.07%的表决权,包括直接持股11.17%,以及其担任普通合伙人的济南梓遒实益拥有的约8.76%,其担任普通合伙人的济南云帆实益拥有的约2.72%,我担任普通合伙人的济南知秋实益拥有的约2.41%。

招股书显示,翼菲科技成立之初的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张赛、张健、张立、金喆和杨栩分别持股21.72%、30%、21.7%、21.7%和4.88%。而2016年中上旬,张健、张立将所持股权均转让给张赛,金喆和杨栩分别将股权转让给济南知秋、济南梓遒,不再是股东。

目前,张赛为翼菲科技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裁,张子超为该公司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孙同亮为执行董事,窦志远为执行董事兼Jupiter业务部总经理,辛亚光为首席财务官。

成立至今,翼菲科技获得了多轮融资,包括2014年的600万元天使轮融资,以及2015年的1800万元Pre-A轮、2016年的930万元A1轮、2017年的1060万元A2轮、1010万元A3轮和30000万元B轮融资。

2019年6月,翼菲科技获得8900万元B+轮融资,2020年6月获得1600万元B++轮融资,2020年10月获得1.3亿元C轮融资,2021年12月获得7100万元D轮融资,2025年3月获得1.4亿元E轮融资,2025年5月获得1.04亿元Pre-IPO轮融资。



就获得在2025年3月E轮和2025年5月Pre-IPO轮融资的同时,亦有股东临场退出。2025年4月,王娇娇、上海东数、泉州晟联、上海峰瑞及前海蓝点向玉环国投转让股权,代价为1.1亿元。其中,王娇娇、上海东数、前海蓝点均不再是翼菲科技的股东。

2025年5月,李春帆、清控银杏、君利联合及上海峰瑞转让向风驰电掣、风驰电掣贰号、张凯风转让股权,代价合计为3300万元。转让完成后,李春帆、君利联合均不再是翼菲科技的股东。


同期,常春藤(常州)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常春藤常州」)及初者之心向冲天智能(潍坊)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冲天智能」)转让股权,代价为1870万元。转让完成后,常春藤常州不再是股东。

另外,济南梓遒及济南知秋向吴星陶转让部分股权,代价为600万元;清控银杏向国科盈峰转让股权,代价为1500万元;上海峰瑞向吕大龙转让部分股权,代价为700万元。其中,国科盈峰也是翼菲科技的E轮投资方。

特别说明的是,张赛于2017年8月向上海峰瑞、初者之心转让了翼菲科技部分股权,代价分别约为480万元、120万元。事实上,上海峰瑞、初者之心也是翼菲科技A3轮融资的投资方。

业绩方面,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度,翼菲科技的营收分别约为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毛利分别为4324.5万元、3686.8万元、7101.8万元,净亏损分别分别约为5755.3万元、1.11亿元和7149.5万元。


按业务结构来看,翼菲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机器人本体等。报告期内,该公司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分别约为1.54亿元、1.75亿元和2.12亿元,占比分别约为95.0%、87.2%和79.2%。

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翼菲科技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约为5057.3万元、1.06亿元和523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