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何威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宁德时代”, SZ:300750)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披露了聆讯后的资料集(即招股书),美银、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UBS为其联席保荐人。

另有市场消息称,宁德时代已开始预路演,评估投资者对其香港上市的认购意向。该公司的筹资规模预计将超过50亿美元(约合390亿港元),有希望成为继2021年快手(01024.HK)上市以来港股最大规模的IPO项目。
无论从哪个维度看,计划以“A+H”的形式进行双资本平台运作的宁德时代全球化战略布局潜力无限,业内也多对该公司的二次上市持乐观态度。但与此同时,2024年收入的下滑与资产负债率的走高,正拷问着宁德时代的业绩成长性。
此外,在债务泥潭中挣扎的哪吒汽车于近日宣布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总计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作为该品牌供应商的宁德时代便赫然在列。“踩雷”哪吒汽车,或将为宁德时代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一、领跑锂电池领域,2024年营收首降
宁德时代在招股书中介绍称,该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以推动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并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市场应用的集成创新。
在锂电池领域深耕多年的宁德时代,具备了高效研发能力,已形成全面、先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可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表前储能、表后储能等领域,以及工程机械、船舶、航空器等新兴应用场景。

截至2024年末,宁德时代已经在全球设立6大研发中心、13大电池生产制造基地,服务网点遍布64个国家和地区,与众多国内外主流车企、储能系统集成商、储能项目开发商或运营商等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根据高工产研发布的行业报告,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市占率已连续8年蝉联全球第一,2024年的市占率约37.9%。截止同期末,宁德时代已实现动力电池累计装车超1700万辆,全球平均每三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装载宁德时代的电池。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收入占比分别为72.0%、71.2%和69.9%,是宁德时代当之无愧的拳头业务;该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储能电池业务的发展态势也可圈可点,占比在2024年上升到了15.8%的新高。
截至2024年末,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系统业务在全球应用超过1700个项目;按照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计,宁德时代已连续4年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2024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6.5%,持续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但需要指出的是,宁德时代上述两项业务的收入规模均在2024年出现了回落,其中动力电池系统的收入由2023年的2852.53亿元降至2530.41亿元,降幅约为11.3%;储能电池系统的收入也同比下滑4.4%至572.90亿元。

受此影响,宁德时代的总收入在实现22.0%的同比增长,并于2023年突破4000亿大关至4009.17亿元后不久,便下滑9.7%至2024年的3620.13亿元,这也是宁德时代自A股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单年总营收下滑。
二、价格战拉低规模,负债率居高不下
宁德时代解释称,该公司2024年的动力电池系统与储能电池系统的销售量实际均有增长。结合其A股披露的年报可知,其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81GWh,同比增长18.9%;储能电池系统销量93GWh,同比增长34.3%。
但由于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电池生产成本也随之走低,业内价格竞争愈发激烈。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调查报告,2024年全球锂电池组的均价已经降到了115美元/千瓦时的历史低点,较2023年直接下滑了约20%。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持续不断的“价格战”压力下,位居行业头部的宁德时代也难以独善其身。该公司将相关产品的销售均价进行了下调,最终销量的增长没能转化为收入的上升,反而拖累了该公司的业绩表现。
不过,宁德时代的利润端依旧维持了稳定增长,净利润由2022年的334.57亿元增至2023年的473.42亿元,并进一步增长16.8%至2024年的552.29亿元;毛利率也由2022年的17.6%增长6.8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24.4%。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尤为重视公司的全球化布局。按照地域进行划分可知,宁德时代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来自海外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69.23亿元、1309.92亿元和1103.36亿元,占比自2023年来便稳定在三成以上。

为顺应全球客户需求,宁德时代正不断加快海外产能扩张的脚步,目前其已在德国图林根建成电池生产基地,并积极推进匈牙利工厂、StellantisN.V.合资的西班牙工厂以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的建设或筹建。
毫无疑问,宁德时代的海外建厂及运营需大量欧元、美元等外汇储备,但该公司截至2024年末的美元外币余额为132.57亿美元,欧元外币余额为16.16亿欧元,对于需要巨额成本的海外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另需注意的是,宁德时代截至2024年末的总资产为7866.58亿元,总负债为5132.02亿元。据此计算,该公司2024年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65.24%,且长期处于60%以上的较高水平。

就这个维度来看,宁德时代选择在这一时间段冲击港股市场,不仅是为了帮助其储备外汇资金、推进海外项目建设,也有出于缓解负债居高不下问题的考量。
三、合作方债务“暴雷”,债转股前景未明
事实上,宁德时代面临的资金风险远不止于此。
就在宁德时代通过港股聆讯的一个月前,哪吒汽车宣布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在其发布的化债融资倡议签署单位中,便有着供应商宁德时代的名字。

而两年前,宁德时代与哪吒汽车曾签署横跨2025年至2034年的十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哪吒汽车将宁德时代作为汽车动力电池首选合作伙伴,宁德时代则为哪吒汽车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品和服务保障。
另据天眼查信息,宁德时代于2021年11月参与了哪吒汽车的D2轮融资。其中,宁德时代通过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后者约3.06%的股份。也就是说,二者不仅在业务上有合作,在股权上也存在关联。

而自哪吒汽车2024年10月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以来,供应商断供、原有工厂停产、新工厂被迫关闭等危机便接踵而至,该公司流动负债一度超出流动资产近20亿元。同时,哪吒汽车的创始人、法定代表人方运舟也屡次被限制高消费。
面对国内的经营困局,哪吒汽车将重生的希望寄托在了海外市场之上。该公司于3月宣布其获得与泰国金融机构1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1.5亿元)授信,计划于7月启动本地化生产,同时推动与部分供应商的债转股协议。
其中,哪吒汽车计划将供应商70%的债权将转化为其母公司合众汽车层面的股权,剩余30%的债权则将作为无息留债以现金方式分期清偿;债权平均分为15期,2025年5月开始按每月1期的支付进度进行清偿。
不过对于大多数供应商而言,比起积极承担与哪吒汽车“同舟共济”的责任,同意债转股协议更像是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毕竟,哪吒汽车手中的现金资产显然难以偿还现有债务,若遭到破产清算,供应商的货款大概率将血本无归。
就哪吒汽车目前的市场表现而言,其能否顺利“翻身”还需要时间考量。此前便有媒体报道称,尽管哪吒汽车在泰国的销量排名前三,但当地工厂产能利用率仅38%,且授信资金被限定用于东南亚供应链建设,无法直接输血国内。
不难想象,一旦哪吒汽车未能通过东南亚市场重整旗鼓,“踩雷”哪吒汽车的供应商兼股东宁德时代便会成为被殃及的池鱼,不仅将出现产业链生态的动荡,还会面临更为严峻的经营与财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