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依生生物”)在港交所的IPO申请状态失效。这也意味着,依生生物首次冲刺港股上市宣告“折戟”。
据了解,依生生物是一家人用疫苗研发商。依生生物介绍称,其公司发现、开发、制造及商业化针对存在巨大未获满足需求的传染病以及癌症的新一代疫苗及治疗性生物制品,并拥有具强劲增长潜力的已上市创收产品。
此前的招股书显示,依生生物拥有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的三个候选在研产品,包括皮卡狂犬病疫苗、皮卡YS-ON-001及皮卡YS-HBV-001;及四种针对COVID-19、HBV、流感及具有巨大医疗需求的癌症的临床前阶段候选在研产品。
依生生物首席医学官石忠凯介绍称,鉴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变异株疫情,公司将加快皮卡重组蛋白新冠病毒疫苗的临床研究进程,将在中国、东南亚、中东、美国和欧洲开展一系列临床试验。
据了解,依生生物旗下产品主要为狂犬病疫苗。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依生生物旗下依生君安狂犬病疫苗(YSJA)是首个在中国开发的无铝佐剂冻干狂犬病疫苗,该产品在中国已实现商业化,已有超过1600万人接种。
按2020年全年批签发量计,依生君安狂犬病疫苗占中国狂犬病疫苗市场的3.2%。以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批签发量计,其占中国狂犬病疫苗市场的8.1%。
不过,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已被成大生物、长春卓谊所掌控。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资料及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有15种已上市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其中,前四大生产商共占有85.5%的市场份额。
截至2019年3月31日以及截至2020年3月31日财年(以下“2019财年”和“2020年财年”),依生生物的营收分别为79.1万元、549.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96.7万元、2768.2万元。
在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半年内(2021年财年上半年),依生生物的营收为345.9万元、而2020财年同期为264.5万元;期内亏损为2.28亿元,2020年同期的期内亏损为7839.3万元。
数据显示,每剂狂犬病疫苗的中位竞标价由2017年的53.0元增至2020年的70.0元,并进一步增至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0日期间的97.0元。依生生物称,若报销金额不足或可会导致患者弃用该公司产品。
贝多财经发现,依生生物曾在今年8月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皮卡重组蛋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S蛋白),获得新西兰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局(MEDSAFE)批准,在该国开展一期临床试验。
在9月3日,依生生物再度发布消息称,公司自主研发的皮卡重组蛋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首次在阿联酋获得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批件,将首先在阿联酋临床中心开展对中型和轻型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的临床研究。
根据介绍,皮卡重组蛋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由皮卡佐剂和重组三聚体SARS-CoV-2S蛋白亚单位抗原(CHO细胞,S蛋白)组合而成,是新一代借助新型佐剂和重组蛋白技术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股权方面,在依生生物上市前,其控股股东为其董事长张译、密蕊(张译的配偶)、张旭(张译的子女)、张楠(张译的子女),分别间接持有该公司46.87%、5.47%、2.91%、2.91%的股份,且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依生生物58.17%的股份。
同时,斯道资本、F-Prime Capital、高瓴资本、OrbiMed(奥博资本)、Adjuvant、Oceanpine (海松资本)、海通证券等14家投资者(包括A轮/B轮优先股持有人)合计持有26.02%的股份。
其中,奥博资本持股5.14%,海松资本持股4.91%,斯道资本(Asia Ventures II L.P.)持股3.25%。此前的2021年2月,依生生物曾宣布完成逾1.3亿美元B轮融资,由海松资本、奥博资本联合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