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金融

逐鹿中“各显神通”,金融服务发力新市民,受益者终究是谁?

贝多财经    ·  2022-05-24 10:05:23  ·  金融

顶层设计架构完毕,一幅针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画卷徐徐展开。

从3月4日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到4月18日央行、外汇局印发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无一例外均提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新市民”,一瞬间成为“网红”词汇,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逐鹿中“各显神通”,金融服务发力新市民,受益者终究是谁?


所谓“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

目前新市民约有三亿人。据中泰证券研报显示,新市民群体以城乡流动人口为主,占比约七成,此外高校毕业生及新落户城镇居民占比仅一成。

逐鹿中“各显神通”,金融服务发力新市民,受益者终究是谁?


资料来源:中泰证券研报。

通知中不仅明确了“新市民”的范围,而且明确指出要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新市民创业就业,其中就包括“推动商业银行加强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和信用贷款投放,支持吸纳较多新市民就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信贷资金。鼓励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健全完善与商业银行合作的转贷款业务模式,立足职能定位,加大对相关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根据企业吸纳新市民就业情况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企业更好发挥就业带动作用”。

从内容上看,继普惠金融业务之后,新市民金融服务再次成为金融机构新框定的业务重点,涉及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六大领域。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新市民金融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不能较好地满足新市民的需求,部分新市民难以以合适的价格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银保监会和央行坚持问题导向,印发《通知》,提出9个方面28条措施,是及时和必要的,有助于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5月10日,已有青岛、福建、重庆、内蒙古、宁波、北京、河南、安徽、吉林、珠海、山东等13地银保监局推出相关举措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此外还有部分省市以转发文件至各金融机构的形式,传达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重要性。

基于“新市民”的画像,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成为抢滩3亿人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方,在布局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可谓是“各显神通”。

但值得一提的是,新市民依旧贴着“收入不稳定”“缺乏抵押物”和“数据零散”等标签,这也决定他们的金融需求具有小额分散、信用风险较集中等特征,这些成为摆在金融机构和新市民之间最大的障碍。

针对新市民群体面临的融资难题,银行、消金公司以及金融科技平台如何凭借各自的优势解决,重点措施有哪些?在逐鹿的过程中谁又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一、重新审视“新市民”群体

通知下发后,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在内的多家大型银行积极响应,开始重新审视,同时试图从多方面入手去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何让新市民便捷地享受综合金融服务,邮储银行于2022年3月推出了新市民专属借记卡——“U+卡”,持有“U+卡”的新市民将享受跨行转账手续费、账户余额变动通知短信服务费及工本费等多项资费减免,切实降低了用卡成本。同时,邮储银行围绕新市民生活场景,推出持“U+卡”在邮政营业网点交寄国内普通包裹可享受邮费8折优惠,满足新市民的寄递需求。

不仅如此,邮储银行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各分支机构针对新市民客户开展优惠购房节、“乡村加邮购车季”、数字人民币红包消费券、12306铁路出行满减、“美周末”等一系列活动,将实打实的优惠覆盖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邮储银行相似的是,江苏银行推出线上化消费金融产品——数字“e融卡”。江苏银行表示,“目前,数字‘e融卡’最高授信额度为20万元,实行因客定价的风险定价策略。同时,该产品还支持与标准信用卡‘一表两卡、卡贷同申’在线并发申请,在支持客户大额消费、资金周转的同时,配发一张标准的信用卡,满足新市民住房租赁、职业教育、汽车家电购买等日常消费场景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面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复的双重压力,中信银行则聚焦“普惠”“小微”这一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主动靠前发力。数据显示,中信银行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监管要求全年增量计划的80%,金融精准帮扶贷款、涉农贷款监管考核提前达标,加大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

在创业领域,平安银行推出“车主贷”。平安银行表示,“借助掌上车贷、汽融助手、企业微信三大终端工具和‘平安警E通’平台,我们实现了客户随时随地申请、队伍快速高效承接、座席精准营销服务的闭环场景。同时,业务办理全流程和服务沟通内容均通过系统留痕管理,对客户隐私进行保护,让客户感到暖心、安心”。

当然,这只是银行在创业领域服务新市民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就曾推出了“惠如愿·创担贷”创业担保贷款专属服务方案,面向在北京注册经营、资信良好、有具体经营项目的小型微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创业主体,提供最高300万元、最长2年期限的贷款。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新市民群体带来的更多挑战,新网银行加速推进“新市民”线上金融服务,打破时空限制,为新市民群体提供生活资金保障,有力支撑抗疫大局。其中,包括为多次借款且信用良好的客户提供了提升额度、降低利率的支持,帮其攻克难关。

新网银行通过信贷大数据获取到一份新市民用户的图谱显示:在涉疫地区,新市民的年龄集中在26-45岁的中青年,其中女性借款人数有所增加,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73%。

从行业属性来看,新市民主要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餐饮、旅游、零售、服装等行业,不少是夫妻店,还有部分从事于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他们的工作对于一座城市的正常运转,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地防疫过程中,新市民属于战疫的基层群体,在民生保障行业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但又往往受到疫情的冲击最大,一旦收入大幅缩水,生活很可能会陷入困境,他们恰恰应该是金融纾困行动需要重点关注的弱势对象。

地方银行也在踊跃参与,积极献计献策。

在住房领域,大连银行针对新市民提供专享房贷优惠,申请个人住房贷款可在现行房贷最低价格基础上优惠5个基点,并且提前还款免预约免收违约金;中原银行则是推出郑州新市民专项住房按揭贷款产品“郑好安家”,凡是在郑州区域购买首套住房便可减免30天贷款利息。

据北京商报报道,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陈明轩表示,“在创业就业方面,中小银行‘新市民’的金融支持举措有助于促进当地市场经济活力,提高当地的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各行业发展动能,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在住房方面,‘新市民’方案中的保障性住房增加、房贷利率优惠等举措表明‘房住不炒’的基本面不会变,使‘新市民’能更快融入城市生活,增加‘安全感’,同时也利于提高中小银行的贷款业务增长。”

另据邮储银行介绍,该行还将依托近4万个网点,广泛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面向新市民开展针对性的投教沙龙,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资理财、保险保障及如何申请便捷的信贷和支付结算服务等知识,帮助新市民掌握更多金融知识、学用更多金融工具。

二、加速布局“新市民”赛道

从设立初衷来看,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群主要就是新市民群体,发展至今已是“老将”,在当下政策的推动下,各方在加速布局新市民赛道。

《2021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消费金融用户在50%以上,24岁至35岁之间的用户合计在70%左右,而这恰恰说明消费金融业务可以满足“新市民”的金融需求。

作为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简称“马上消费”)致力于帮助二三线城市、县域、乡村、社区等普惠客群提供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服务,同时通过各方面资源和优势,让广大用户也能享受到平等的权利,为其谋取足够的福利,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成果。

目前,马上消费的业务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3C数码、旅游运动、生活服务等百万个消费场景,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计服务县域、农村用户超过3362万人、2778万人。

围绕“惠无止境”,招联消费金融(简称“招联金融”)陆续推出额度“慧”商量、价格“惠”商量、还款“会”商量等系列举措,切实助力用户解决生活消费的燃眉之急,以实际行动推进普惠金融的广度与深度。

据介绍,招联金融为“新市民”推出了专属产品-特享贷,该产品为一次性大额产品,可通过新技术手段快速识别目标用户,为“新市民”提供更高额度。同时,招联金融的智能化服务还将通过“惠额度”、“惠议价”等特色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的产品体验。

紧紧围绕普惠定位,中银消费金融利用数字化科技手段,推进创新转型,并紧跟大众消费习惯的变化,将“场景+数字”相结合,不断完善场景生态构建能力。

中银消费金融深耕细分场景,积极探索通过提供“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产品及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自动化审批作业、智能化风控系统、贷款流程体验持续优化,全面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有效解决了广大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真正做到普惠大众。

相比之下,乐信则主要重点从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个体户需求入手,服务新市民用户。目前,乐信正计划通过金融数科业务,帮助金融机构定制针对“新市民”各个细分人群的金融产品,满足他们在创业、消费、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扩大产品普惠面。

未来,乐信还将推出专门服务“新市民”的分期电商APP,针对性地解决“新市民”群体日常消费和信贷服务痛点。

作为普惠金融的最基本要求,可得性已成为衡量金融科技企业能否实现精准匹配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从360数科的业务实践总结来看,服务“新市民”作为普惠金融的组成部分,其内在逻辑相同,归根结底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找到人,二是看准人,三是服务人。

针对“新市民”在创新创业、个体工商发展领域的不同需求,360数科充分完善产品体系,集中推出商超贷、供货贷、物流贷等多款专项产品,借力合作伙伴生态,精准发力不同细分市场。

此外,为加强对“新市民”的触达性,360数科通过开启绿色双通道,完成了线上与线下模式的深度结合。一方面优先合作伙伴渠道,另一方面加强线下力量,将服务“新市民”落到实处。

在小赢科技看来,依托科技的力量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升小额信贷服务的工作效率和资产质量,解决普惠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此来重塑金融服务质态,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

小赢科技一直以来服务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亦是“新市民”的范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小赢科技历史累计活跃借款人数为820万人,历史累计注册用户数达6700万人,服务的用户遍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另据统计,小赢科技个体户及小微企业放款用户数超过160万件。

据了解,中原消费金融已经推出了“贷款冷静期”服务,首次借款用户可享“7天无理由还款”权益。同时,中原消费金融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技术水平和风控效率,通过多维度数据挖掘、服务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人群,从而有效解决新市民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消费金融更好惠及民生。

三、赛道升温,受益者莫过于新市民

毋庸置疑的是,大型银行具有网点多、资金成本低等优势,可以形成线下和线上融合的服务体系,面向新市民群体推出额度和费率适中的产品,提高新市民服务的覆盖度和普惠性。

而中小银行可以凭借特有的本地化服务,致力开拓消费信贷、小额度、低利率的信贷业务,与大型银行所重点发力的高额信贷业务形成错位竞争。

再看消金和金融科技平台,正在凭借长期普惠金融服务摸爬滚打形成的数字技术先发优势,试图寻找“啃下”新市民领域的最优解。

今年以来,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陆续推出“三大支持措施、九大服务承诺”为“新市民”纾困解难,通过产品创新、科技创新,推出一站式智能融资产品“陆账房”,提升小微企业主融资时效和体验。

线下方面,陆金所控股通过金融科普“守护者行动”为“新市民”赋能金融素养,坚持践行金融为民,以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主为己任,持续提升小微信贷服务质量和力度。

例如今年3月,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联合长沙市金融业联合会走进锦绣社区景和园小区,为社区居民带去一场生动的金融反诈科普课堂。志愿者们通过设置咨询展台、摆放宣传展架,向居民全面揭秘金融欺诈新型“套路”。针对辖区中老年群体较多的特点,平安普惠现场向“银发族”发放“防诈口诀”环保袋,帮助他们识破“养老金融骗局”,守好养老钱。

如今,小赢科技仅凭“微光计划”,便已服务逾160万个体户与小微企业。这些个体户与小微企业遍及国内30个省、自治区与直辖市,涵盖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曾经创业失败,依靠小赢卡贷支持“东山再起”的煤炭销售商;带动乡亲们一同奋斗,摘掉“贫困”帽子的养蜂人;湖北咸宁的小龙虾养殖者、黑龙江肇东的饲料经销商、内蒙古锡林浩特的理疗师等。

正如《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传统银行通常服务于有固定工作者与有稳定收入者。消费金融公司推出的初心,即是为了覆盖一部分传统银行所不能够覆盖到的‘长尾客群’,这些客户人群收入可能更偏低,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消费金融公司具有无抵押担保、审批流程快等独特优势,有效降低了普通民众金融服务准入门槛,关注到了社会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切实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受众范围,也对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支持作用”。

对于金融机构如何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董希淼表示,第一,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应转变观念理念,把新市民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把服务新市民纳入发展战略,加大支持力度。第二,要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设立专项额度、加大内部激励等措施,逐步提高新市民客户占比,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第三,完善制度安排、简化业务环节,面向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创新期限灵活、费率适中的产品,打通金融服务“最先一公里”。第四,充分应用金融科技理念和手段,降低对抵质押物依赖,改变对新市民的信用评价方式;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及时响应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对新市民开户、结算、担保等方面的费用,能免则免,能降则降,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市民“减费让利”。

毋庸置疑的是,新市民必然成为银行、消费金融机构,乃至信托、保险等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在逐鹿3亿“新市民”的过程中,无论哪个细分赛道备受青睐,但最终受益的还是新市民,可谓是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