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多客
来源|贝多商业&贝多财经
随着立冬的到来,传统车市的“金九银十”旺季也落下帷幕。
近日,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24.2万辆,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0.1%,车市走势整体较为温和,基本符合年初预测的“前低中高后平”趋势。

其中,海外出口规模成为了10月车市的一大亮点。10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56.8万辆,同比增长27.7%;前十个月,乘用车厂商累计出口456.7万辆,同比增长14.2%,反映出国产汽车品牌海外认可度的持续提升。

事实上,上汽集团早早吹响了扬帆出海的号角,并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公开发布了海外战略3.0,即“全球布局+本土深耕”的融合战略,计划以“全球+本土”的创新理念,持续引领中国汽车“出海”新征程。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相当残酷。透过近年来的产销数据不难发现,上汽集团的全球化布局正上演着一出瑕瑜互见的“冰与火之歌”,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被称为“上汽老三样”之一的上汽通用五菱(下同“五菱”)。
面世之初,上汽通用五菱凭借着亲民的性价比迅速席卷市场。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迭代,其国内市场优势逐渐被后来者赶超,海外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困难。
一、涨跌互现,五菱印尼公司销量持续下滑
根据上汽集团最新发布的销量快报,上汽集团2025年10月合计销售整车45.4万辆,较2024年同期的40.2万辆增长13.0%,并实现了3.1%的环比增长,超越比亚迪连续两个月蝉联国内车企销量榜首。
将时间拉长至2025年前十个月可知,上汽集团今年以来的累计销量为364.7万辆,同比增长19.5%,在国内车企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累计销量370.2万辆的比亚迪;终端零售383.4万辆,同样在业内位居前列。

上汽集团在产销快报中称,其月销量之所以能够实现同比“十连涨”,得益于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和海外市场这“新三驾马车”的拉动。其自主品牌10月销售30.6万辆,同比增长31.6%;今年累计销售235万辆,同比增长28.3%。
其中,上汽通用五菱2025年10月的单月销量为16.8万辆,19.5%的同比增速不可谓不显著,且12.3万辆销量由新能源车型贡献;今年以来累计销售规模也突破了100万辆大关来到132.6万辆,较2024年同期98.1万辆增长35.2%。

进一步将视野拓展至全球市场,上汽通用五菱10月全球总销量17.5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24.8%至12.3万辆,销售规模连续两个月突破10万,创下年度新高;2025年以来的全球累计销量为135.0万辆,同比增长13.3%。

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上汽通用五菱海外销售疲软的现实困境也有所显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印尼有限公司(下称“五菱印尼公司”)10月的销量仅1171辆,同比下滑25.0%;前十个月累计销量1.6万辆,同样出现了14.5%的下滑。

据贝多商业&贝多财经了解,2017年7月投产运营的五菱印尼公司是上汽通用五菱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抓住世界汽车产业格局调整机遇、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积极走出去的重要实践,总投资高达7亿美元。
上汽通用五菱曾对外透露,五菱印尼公司不仅计划在印尼市场深耕,还将在未来拓展出口业务至东盟其他国家,逐步建立起面向东盟的重要生产基地。但就该公司现阶段的销售表现来看,其全球化发展的野心还需经历国际市场的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上汽通用五菱“换标”出口的相关事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五菱星光S换标雪佛兰科帕奇PHEV后出口墨西哥、宝骏悦也Plus换标斯帕可EUV后出口海外的案例在先,或将为其海外增长带来更多可能性。
二、高光不再,行业内卷加剧市场竞争
透过上汽通用五菱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可知,海外市场疲软仅仅只是销售困局的冰山一角,其面临的问题早已不再是短期经营压力,而是品牌战略定位与市场需求触顶共同构成的挑战。
遥想当年,上汽通用五菱曾凭借低价入门级别车型迅速抢占大众视野,五菱宏光MINI EV更是激活了纯电小车A0级市场的消费潜力,并创下连续9个月蝉联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销冠的记录,成为自主品牌中的现象级产品。
销售数据便是最有利的佐证,在中国车市整体低迷的2017年,上汽通用五菱的全年销量却逆风展翅般地来到了215万辆的巅峰,一度超越上汽的“领头羊”上汽大众,成为上汽集团旗下汽车销售规模最大的板块。

然而,上汽通用五菱200万辆的销量高光仅延续了四年,自2019年销量下跌19.4%至166.0万辆后,该公司便走上了一去不复返的销量下坡路。截至2024年末,其年销量已下跌至134.0万辆,降幅约为4.5%。

其中,曾经的“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销售降幅尤为显著。根据“车主之家”数据,该款车型2024年的单月平均销量约为2.1万辆,即便是在最畅销的12月,其销量也未超过4万辆,与2022年12月的7.3万辆相距甚远。

之所以销量下降,与市场竞争激烈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方面,上汽通用五菱虽然存在先发优势,但五菱宏光MINI EV的成功吸引了奇瑞、长安、吉利等多家主流车企押注A0级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伴随着三电等核心技术的精进与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的升级,配置更高、续航更长、更具性价比的新能源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入门级市场进一步被挤压,上汽通用五菱的优势并不算明显。
不过,身处行业变革中的上汽通用五菱并非没有试图运用技术研发进行突围,神炼电池、灵眸智驾、灵语座舱和灵犀动力等多项技术成果便是最好的佐证;此前,该公司还陆续推出了五菱星光PHEV、星光S等车型,意图入局高端市场。
然而,对下沉市场的长期布局和“人们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亲民口号,使得上汽通用五菱身上的“工具车”烙印早已深入骨髓,在蚕食该公司品牌溢价空间的同时,直接导致了其高端车型销售遇阻。
三、结语
“五菱神车的时代已经过去,靠单一产品大销量来解决、掩盖一切问题已经没有可能,我们从市场的领导者变成了追赶者”,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吕俊成的这番话,既是五菱困境的总结,也指明了其扩充产品矩阵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已与华为达成了宝骏“三智”深化合作协议,二者将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三方面展开合作,为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宝骏品牌打造一款定位大六座SUV的宝骏华境S,推动高端化转型。
可以肯定的是,在新能源汽车如火如荼的当下,上汽通用五菱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认知度,若未来能够孵化出高价值的爆款产品,重塑品牌形象,仍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只不过,借力华为能否为上汽通用五菱带来转机,还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