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7月15日,国家金融监管局泉州金融监管分局发布处罚信息,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华泰财险”)泉州中心支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被罚款30万元,时任华泰财险泉州中支副经理的林梅平被警告并罚款6万元。

整理过往数据可知,华泰财险今年以来“罚单”不断,将该公司内部的风控漏洞暴露无遗。而监管信息、财务指标和客户反馈犹如三面镜子,折射出了华泰财险在短期经营压力背后,潜藏的商业模式结构性挑战。

换句话说,华泰财险的合规“防火墙”亟待重构。
一、规模上升,难保业绩稳增
公开信息显示,华泰财险是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泰保险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11年7月经原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注册地为上海,其业务和网点都延续自1996年创立的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华泰财险披露的2024年4季度业偿付能力报告,该公司截至2024年末的总资产为214.13亿元,2024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6.76亿元。但需指出的是,其收入仅较2023年同期的100.40亿元增长6.33%,增速出现明显放缓。

据悉,2020年至2023年华泰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规模稳步增长,分别实现保险费用收入73.37亿元、79.46亿元、90.20亿元和100.40亿元,期间增长率约为8.30%、13.52%和11.31%,总体呈上升趋势。
再看盈利能力方面,华泰财险2024年实现净利润4.03亿元,较2023年的4.05亿元略有下滑。不仅如此,在净资产、总资产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却分别由2023年的7.04%、2.28%减少至6.69%、1.97%。

另需注意的是,华泰财险的累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由2024年三季度的约8亿元降至四季度的5.72亿元;累计净现金流则处于-5.52亿元的流出状态,且缺口较2024年三季度的-4.38亿元进一步拉大。


另据华泰财险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该公司在一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0.05亿元,增速几乎按下“暂停键”;不过该公司的净利润已较2024年同期的9512.76万元有所增长,同比提升32.35%至1.25亿元。

华泰财险在报告中强调,该公司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及风险管理工具,并在一季度完成了2025年度风险偏好陈述书制定、2024年度全面风险评估及战略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对风险管理系统实施评估改造。
二、“报行不一”,合规问题频发
然而,2025年华泰财险却多次因违法违规被监管“点名”。除了开篇提到的处罚,华泰财险天津分公司也曾因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被罚款11万元,总经理助理刘勇受到警告并处罚款3万元。

另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在2025年3月披露的公告,华泰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因虚列服务费、虚列印刷费、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条款费率,被罚款合计75万元。

同时,包括华泰财险广东省分公司销售管理部部门副经理、机构运营管理部部门副经理、经理成婉贞,EA业务部部门副经理袁永海,公用事业业务部销售总监、部门负责人虞小塘等在内的五名高管被警告,共计被罚16万元。
据悉,保险费率“报行不一”是保险行业的沉疴顽疾,即便中国保险监管总局多次强化“报行合一”的政策执行,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督促保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但仍有不少企业在合规的边界试探。
而华泰财险,并非首次因“报行不一”受罚。2024年12月13日,华泰财险汉中中心支公司就曾因虚列专属代理门店服务费的违法违规事实,被处以14万元罚款,时任华泰财险汉中中心支公司的副总经理张炜也被警告并罚款1万元。

仅过了不到半个月,华泰财险江门中心支公司又被处以35万元的罚款,总经理李凤兰也遭到警告并罚款,而原因恰恰是与“报行不一”相关的因虚列费用。一张张监管罚单,无疑敲响了华泰财险的风险管控警钟。
即便华泰财险多次强调差异化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并表示该公司将不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但就监管信息、财务指标和客户反馈三个维度来看,其规范管理、稳健经营、创新发展的前进步伐,依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