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IPO

兆芯集成报考科创板上市,计划募资41.69亿元

贝多财经    ·   2025-07-10 18:51:04  ·   IPO  ·  

来源|贝多财经

7月9日,贝多财经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了解到,上海兆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兆芯集成”)的审核状态有所更新,变更为“已问询”。据贝多财经了解,兆芯集成于2025年6月17日递交上市申请,准备在科创板IPO。


本次报考上市,兆芯集成计划募资约41.69亿元。其中,10.12亿元将用于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项目,10.86亿元用于新一代桌面处理器项目,11.43亿元用于先进工艺处理器研发项目,9.27亿元用于研发中心项目。

据招股书披露,兆芯集成成立于2013年4月,前称为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即“兆芯有限”)。设立之初,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亿美元,股东包括联和投资、香港威盛、威盛上海、威盛中国和威盛深圳。

此后,兆芯集成历经数次增资,并引入多名股东,包括青岛新兴一号、上海IC基金、上海国资公司、云锋麒泰等。以2022年8月至9月为例,兆芯集成完成A+轮融资,包括公开增资13.336亿元,以及联和投资同步场外增资3亿元,合计超16亿元。

而2023年3月,兆芯集成股东上华投资因有退出需求,拟向嘉兴信芯、共青城凯风、海通创新转让其所持的该公司股权,转让股权比例分别为0.0514%、0.1543%和0.2572%,分别作价1000万元、3000万元和5000万元。


2023年6月,兆芯集成增资10亿元,联和投资、上海联圭、浦东新兴、宜兴创卓、海通创新和嘉兴信芯分别斥资5.1亿元、1亿元、5000万元、5000万元、2亿元和9000万元参与认购其新增注册资本,成本为11.88元/股。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兆芯集成成立于2013年4月。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17.44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叶峻,主要股东包括联和投资、青岛新兴一号、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即上海IC基金)等。


据招股书介绍,兆芯集成的主营业务为高端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目前,该公司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专注于高端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不直接从事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或其他生产加工工作。

兆芯集成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已设计研发并量产六代、多系列通用处理器,实现了处理器核心从双核至32核、最高工作频率从1.6GHz至3.7GHz、制程工艺不断升级以及紧跟国际先进水平的I/O接口规格等处理器核心参数的跨越式发展。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兆芯集成的营收分别约为人民币3.40亿元、5.55亿元和8.89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7.27亿元、-6.76亿元和-9.5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9.45亿元、-9.35亿元和-10.65亿元。


按业务结构来看,兆芯集成的收入主要来自“开先”系列桌面PC/嵌入式处理器。报告期内,该项业务收入分别约为2.87亿元、5.02亿元和7.6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87.76%、90.58%和86.32%。

整体而言,兆芯集成的营收增长迅猛,2022年至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78%。报告期内,该公司“开先”系列处理器销量从2022年的71万颗增长至2024年的167万颗,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3.39%。

但截至目前,兆芯集成仍处于亏损状态。兆芯集成在招股书中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为CPU芯片研发对技术先进性和复杂度有着较高要求,为保持核心技术的先进性,该公司持续进行大额研发投入,不断更新迭代产品。

但兆芯集成亦表示,该公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若公司未能按计划实现销售规模扩张,或产品总体市场需求大幅度下滑,则公司的营业收入可能无法达到预计规模,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可能无法盈利。

事实上,兆芯集成对研发的投入重视程度较高。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约为7.89亿元、7.55亿元和6.78亿元,资本化的研发投入分别约1.96亿元、2.33亿元和1.35亿元,合计分别约9.84亿元、9.88亿元和8.13亿元。


设立之初,兆芯集成就专注于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566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约为75.97%。其中,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人数占比为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