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商业

广汽巨轮“搁浅”?上半年亏损超25亿元,品牌结构转型压力高悬

贝多财经    ·   2025-09-08 18:39:26  ·   商业  ·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商业&贝多财经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驶向竞争“深水区”的当下,健康稳定的财务表现不仅是支撑车企运营的基础底座,更是决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及外界衡量其经营能力的“试金石”。

随着2025年进度条过半,上市车企陆续披露半年度业绩报告。作为中国传统车企的代表之一,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下同“广汽”)的业绩却不那么尽如人意,上半年不仅出现了收入规模的下滑,还录得超25亿元的亏损。


就在半年报发布的一个月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在2025年中国汽车论坛上直言“广汽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将全力打好‘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这关乎未来的‘三大战役’”。

而财报上的数字足以说明,广汽集团这场“战役”中需要应对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挑战不胜枚举。在传统燃油市场份额下滑、新能源转型遇阻的结构性困境之下,广汽集团该如何破局求生?

一、营收回退,首度出现中期亏损

根据财报,2025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合并口径的总收入为426.11亿元,同比下滑约7.88%;其中乘用车收入243.90亿元,同比下滑20.24%,且乘用车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减少7.9个百分点至-6.86%。



广汽集团的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由2024年上半年的15.16亿元、3.38亿元降至-25.38亿元、-29.45亿元,由盈转亏。这是广汽自2005年公开对外披露业绩20年以来,首度出现中期亏损的情况,其中蕴含的业绩压力不言而喻。


拉长时间线后不难发现,广汽集团的业绩颓势早有征兆。该公司的营业总收入由2023年的1297.06亿元降至2024年的1077.84亿元,降幅约为16.90%,收入规模甚至不及2022年的1102.72亿元。

广汽集团的盈利水平也同步走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1.4%至8.24亿元。在财报中,广汽将自身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汽车行业价格内卷、竞争格局剧变等因素影响下,相关企业追加商务投入导致。


但需要指出的是,广汽集团的盈利指标实际掺杂着一定“水分”。2024年广汽的非经常性损益达到51.75亿元,其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同比大增约39亿元,包括高溢价转让全资子公司巨湾技研部分股权的所得金额。


扣除上述非经常性损益后,广汽集团的扣非后净利润为-43.51亿元,已经出现大额亏损。另外,广汽2024年还拿到了23.54亿元的政府补助,较2023年增加了14.93亿元,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公司的业绩压力。


进入2025年后,失去“粉饰”的广汽集团营收与利润双双“跳水”的窘境无处遁形,不仅一季度合并口径下的总收入同比下滑7.82%至198.80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骤降159.95%,录得-7.32亿元的亏损。


简单计算后可得,广汽集团第二季度的业绩表现较前一季度进一步恶化,单是超18亿元的亏损就已经折射出了该公司入不敷出的经营困境。

二、合资失守,自主品牌全线下滑

对于中期业绩的下滑,广汽集团在财报中解释称,受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需求结构快速升级等因素影响,该公司上半年的汽车的产量与销量分别为80.17万辆、75.53万辆,分别同比下降6.73%、12.48%。

此前,在2024年实现200.31万辆总销量的基础上,广汽集团曾制定了“2025年挑战年度销量增长15%”的目标,即2025年需销售新车超230万台,平均月销也要达到19万辆。但眼看着半年已经过去,广汽的销售目标却仅完成32.84%。

广汽集团在财报中坦言,该公司在报告期内推出的几款重点新能源车型,不过销量仍处于爬坡期,上半年新能源车辆共计售出15.41万辆,同比下滑6.08%,未达计划目标;同时受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等影响,收益下滑。

具体到广汽集团旗下的各大品牌,6月产销快报显示,广汽旗下仅有广汽丰田的销量在2025年上半年凭借纯电车型铂智3X取得了正向增长,累计销售车辆约34.47万辆,但仅2.58%的增幅难以从根本上提振广汽集团的总销售数据。


同为广汽集团合资品牌的广汽本田上半年售出新车15.46万辆,25.63%的降幅在四家投资企业中最为显著。要知道,“两田”是广汽集团的销售和创收支柱,然而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下,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优势逐步被瓦解。

在合资品牌遭遇增长瓶颈的同时,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同样面临着销售压力。广汽传祺的新能源转型脚步也稍显迟缓,E8、E9、ES9等插混车型市场反响平平,目前的销售主力依旧是GS4、M8等传统燃油车型,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22.55%。

作为广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代表品牌,广汽埃安曾在2023年以超过48万辆的交付数据夺得造车新势力2023年全年销量冠军,成为新能源领域名副其实的“黑马”,一度被冠上“国企新能源标杆”的称号。

但由于B端与C端的发展失衡,广汽埃安在市场上高开低走,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13.97%至10.88万辆;其中6月单月销量约1.99万辆,不仅同比下滑22.60%,也难以与巅峰时期月销5万辆的水平相提并论。

三、结语

实际上,广汽集团近年来在改革层面下了不少功夫。该公司于2024年发布了三年“番禺行动”,旨在通过通大改革举措、五大保障,争取到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的60%以上,并挑战自主品牌销量突破200万辆。

而冯兴亚喊出的“战时宣言”,也是基于该公司在产品与技术竞争优势、营销体系效能、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不足提出的改革方针。但2025年财报数据的连续惨淡,已经为广汽集团敲响了结构性错配下的经营警钟。

值得一提的是,广汽集团正与华为开展深度合作,在今年3月成立华望汽车,双方将依靠“广汽制造+华为智能”优势,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首款车型定位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计划2026年推出。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华望汽车(全称为“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閤先庆,全资股东为广汽集团。


作为广汽集团与华为深化合作的关键落子,华望汽车承载着广汽以“独立高端品牌+智能化技术深度赋能”模式全面发力智驾技术、推动智驾平权的野心,同时也是其三年“番禺行动”中的重要一环。

不过从大环境的角度看,汽车企业的“军备竞赛”还远未到终局阶段,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背景下,留给广汽集团背水一战的窗口期和试错机会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