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商业

嘀嗒出行继续IPO之路:逆势增长,轻资产模式助力持续盈利

贝多财经    ·  2023-09-01 07:12:22  ·  商业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8月30日,嘀嗒出行 Dida Inc.(下称“嘀嗒出行”)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其在港交所主板的上市进程,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和野村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贝多财经了解,嘀嗒出行的主要经营主体为北京畅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嘀嗒出行成立2014年8月。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宋中杰,股东包括宋中杰、李跃军等。


据招股书介绍,嘀嗒出行经营顺风车平台,利用私人乘用车的闲置座位,提供智慧出租车服务,以提高中国出租车行业内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效能及效率,并在全国范围内改善传统出租车扬招服务及管理。

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其采用双轴驱动的市场策略,基于顺风车平台共享私人乘用车闲置车座,并通过其提供的智慧出租车服务来提高出租车的运力利用率及用户体验。此外,该公司还利用用户流量提供广告及其他服务。

顺风车平台业务方面,嘀嗒出行通过其搭建的“嘀嗒出行APP”运营顺风车平台,采用标准化匹配算法,将在相似时间出行方向相近的乘客与私家车车主匹配为潜在匹配对象,为乘客及私家车车主提供多项服务及功能。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2年交易总额和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的顺风车搭乘次数为9420万次,交易总额为61亿元,市场份额分别约31.8%、32.5%,在中国顺风车平台排名第二。

截至2023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在全国的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52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自成立以来已为约6360万名顺风车乘客提供服务。


不仅如此,嘀嗒出行于2017年推出智慧出租车服务,并于2018年8月开发出基于云端的出租车管理工具凤凰出租车云平台,让出租车公司可精简其车队的营运及管理。

截至2023年8月21日,嘀嗒出行已在中国99个城市提供了出租车网约服务,并与13个城市的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及出租车协会开展全面的智慧出租车合作,并计划将合作模式复制至其他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嘀嗒出行并未拥有任何车队车辆,亦不承担任何与持有车辆相关的成本,仅作为单纯的信息服务聚合平台,对接私家车、出租车司机及乘客,收取由其网约服务促成的搭乘服务费。

正因嘀嗒出行始终践行轻资产业务模式,其业绩亦展现出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该公司的营收分别为7.54亿元、7.81亿元和5.69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21.94亿元,17.31亿元和-1.88亿元。


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嘀嗒出行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2.28亿元和8470.8万元。从这个维度看,即便受到了COVID-19疫情的影响,嘀嗒出行仍表现出持续盈利的韧性,具备持续自我造血的能力。


进入2023年后,嘀嗒出行的业绩持续稳健。2023年上半年,嘀嗒出行实现营收3.9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9.17%。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该公司的扣非后净利润为8572.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3004.1万元实现翻倍增长。

顺风车平台业务既是嘀嗒出行的“成名作”,也是其收入的“压舱石”。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和2023年上半年,嘀嗒出行来自该项业务的收入分别为6.72亿元、6.95亿元、5.14亿元和3.7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均维持在九成左右。


就交易总额和达成次数而言,嘀嗒出行于同期内分别促成了1.46亿次、1.29亿次、9420万次和6450万次顺风车搭乘,对应的交易总额分别为81亿元、78亿元、61亿元和43亿元,平均服务费用率分别为8.3%、9.0%、8.5%和8.7%。


值得一提的是,在扩大业务覆盖范围的同时,嘀嗒出行也顺应智能化出行方式的发展,不断提升其数据处理、地图算法、风险控制及移动APP开发方面的技术能力,以服务其不断增长的用户群。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度及2023年上半年,嘀嗒出行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734.6万元、6007.1万元、8899.5万元和5730.5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3%、7.7%、15.6%和14.5%,截至2023年6月30日,该公司的研发团队共计205名成员,约占其员工总数的52.0%。


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推动了嘀嗒出行的智能化产业成果落地。2022年,嘀嗒出行启动了40个新的研发项目,主要涉及AI算法设计、销售及营销管理、大数据技术、地图POI搜索及路线规划。

不仅如此,嘀嗒出行还预期于2023年和2024年分别启动13个和2个研发项目,并计划招聘约196名研发人员,提升整体技术能力,推动平台匹配效率提升,及中国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