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蓝若”)向上海证券交易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科创板上市。本次冲刺上市,格蓝若计划募资12.83亿元,海通证券为其保荐机构。
按照规划,格蓝若拟募资用于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及平台升级建设项目、智能配电故障精确诊断及定位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变压器油气监测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及技服网点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据招股书介绍,格蓝若成立于2018年,是电力领域智能感知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主要从事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应在线监测平台开发建设等技术服务。
格蓝若在招股书中称,截至 2022 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产品已应用于全国16个省电力公司,共建成440 余座变电站。报告期内,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100.00%、92.61%和 80.09%。
天眼查信息显示,格蓝若成立于2018年3月,前称为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8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窦峭奇,主要股东包括严平、冯新刚、烽火基金等。
虽是成立仅五年的“新生代”公司,格蓝若的增长态势却十分迅猛。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93.67万元、5621.55万元与4.17亿元,同期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3.73万元、-1894.71万元与1.80亿元。
得益于国家电网的有利政策支持,格蓝若2022年的业绩增速颇为可观,营收增长约641.79%,净利润也一举实现扭亏为盈。同期,该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则分别为88.61%、82.62%和82.55%,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其他产品尚处于在研或试点运行阶段,格蓝若的业绩收入十分依赖其主营产品——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报告期内,该产品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100.00%、70.08%和 98.83%,是格蓝若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此外,格蓝若对国家电网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9.96%、84.88%和51.20%。国家电网这位稳坐营收半壁江山的“大客户”,无疑也对格蓝若的总营收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格蓝若十分重视产品研发费用的投入。2020年和2021年,该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3.70%和51.00%,远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22年度,由于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该公司的研发费用率降至14.35%,但基本与同行业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本次上市前,格蓝若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窦峭奇和窦亚奇。其中,窦峭奇直接持有格蓝若35.24%的股份,并通过鑫荣理咨询及鑫荣格咨询分别持股4.22%和6.10%,合计控制格蓝若45.56%股份的表决权。
同时,窦峭奇之弟窦亚奇作为一致行动人,直接持股6.84%,并与窦峭奇合计控制格蓝若52.4%股份的表决权。目前,窦峭奇为该公司董事长、经理,窦亚奇为董事。
此外,格蓝若副董事长严平持股18.69%,该公司监事会主席冯新刚持股7.46%,烽火基金持股5.62%,格蓝若总经济师黄纯礼持股4.22%,中比基金(SS)持股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