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人工智能(AI)软件公司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第四范式”)在香港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高盛和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根据介绍,第四范式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运用核心技术开发了端到端的企业级人工智能产品,致力于解决企业智能化转型中面临的效率、成本、价值问题,提升企业的决策水平。
据了解,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是企业人工智能的行业先驱者与领导者。灼识谘询报告显示,以2020年收入计,该公司在中国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人工智能市场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第四范式介绍称,其引领了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前沿的研究方向并率先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商业解决方案。例如,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公司自研的自动机器学习算法是世界上最前沿的自动机器学习算法之一。
据智慧芽数据显示,第四范式及其关联公司目前共有560余件专利申请,主要由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为主体申请。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80%,且其中80件已获得授权。从专利布局上看,该公司主要围绕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预测模型等相关领域进行布局。
根据招股书,于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第四范式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下同)1.28亿元、4.60亿元、9.42亿元、5.74亿元及13.45亿元。
于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第四范式的毛利分别为5468.7万元、2.00亿元、4.30亿元、2.72亿元及6.2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2.7%、43.5%、45.6%、47.3%以及46.3%。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第四范式分别产生亏损净额3.72亿元、7.18亿元、7.50亿元及14.78亿元。第四范式称,亏损净额增加主要是为开发及增强公司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栈而产生的研发开支等。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第四范式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3亿元、4.16亿元和5.6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1.2%、90.6%和60.0%。2021年前9个月,第四范式的研发开支为8.44亿元,研发占比为62.8%。
本次冲刺港交所上市,第四范式拟通过公开募股募集资金所得净额将围绕其人工智能平台展开,包括加强基础研究、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扩展产品、建立品牌及进入新的行业领域等。
据招股书,第四范式于2020年服务了47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及公众上市公司(即标杆用户)。2019年、2020年,标杆用户的净收入扩张率分别为250%及167%。第四范式称,净收入扩张率体现了其与用户业务关系的长期价值以及该公司留存并扩张收入的能力。
第四范式介绍称,在该公司为用户解决关键问题、建立深入的合作,扩大对其解决方案的使用的背景下,每名标杆用户的平均收入在持续增长,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为390万、830万、1230万和1240万。
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第四范式分别拥有38名、79名、156名、102名和186名用户,其中标杆用户分别为18名、32名、47名、35名及55名。
在本次上市之前的股权架构中,第四范式创始人、董事长、CEO戴文渊、吴茗夫妇持股合计持股约41.18%。其中,戴文渊个人直接持股24.25%,戴文渊、吴茗夫妇通过范式投资、范式隐元分别持股14.61%、2.31%。
同时,红杉资本通过Sequoia Capital China Venture持股7.37%,通过红杉中国持股4.33%,合计持股11.7%;博裕景泰持股3.23%,国新启迪持股2.77%,信和一号持股2.76%,朴瑞天津持股2.58%,腾讯通过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持股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