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综合类眼镜镜片品牌商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明月镜片”, SZ:301101)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此次A股上市,明月镜片发行3358.54万股,发行价为26.91元/股,募资9.04亿元。
据贝多财经了解,明月镜片上市首日的开盘价为60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23%。12月16日盘中,其股价曾一度上涨至78.04元/股,最终收报67.09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49.31%。按收盘价计算,明夜镜片的总市值为90.13亿元。
资料显示,明月镜片成立于2002年9月,是一家国内领先的综合类眼镜镜片品牌商,业务涵盖树脂原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镜片光学结构、光学膜层及功能化镜片的研发及设计,树脂镜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及个性化定制生产,镜架设计及成镜的生产、销售。
根据Euromonitor欧睿国际发布的《中国镜片行业白皮书》,在2020年中国镜片行业零售格局中,以零售量计,明月镜片以10.7%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是唯一一家零售量占比超过两位数的镜片品牌。
根据招股书,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明月镜片的营收分别为5.09亿元、5.53亿元和5.40亿元,其中2020年的营收同比2019年略有减少;2021年1-9月(前三季度),明月镜片的营收为4.10亿元,同比增长9.81%。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明月镜片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84.66万元、6984.60万元和7000.49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07.19万元、6592.46万元和6345.27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99%。
2021年前三季度,明月镜片的归母净利润5465.88万元,同比增长46.4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332.85万元,同比增长50.38%。由此来看,明月镜片在2021年的业绩增速重回高速增长态势。
对于整个2021年度,明月镜片介绍称,公司预计2021年度的营业收入为5.40亿元至6.43亿元,同比上升0.06%至18.77%;净利润7300万元至1.08亿元,同比上升4.29%至54.29%;扣非后净利润6600万元至9000万元,同比增长4.01%至41.84%。
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6月末,明月镜片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04亿元、1.20亿元、1.28亿元和1.21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2.92%、29.17%、27.20%和24.00%。
此前招股书显示,明月眼镜的收入主要由镜片贡献。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明月镜片来自镜片的收入分别为4.30亿元、4.48亿元、4.36亿元和2.1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48%、81.33%、81.04%和79.78%。
按产品类型来看,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明月镜片折射率1.56和1.60系列镜片产品的收入分别3.28亿元、3.29亿元、3.17亿元和1.50亿元,占比总收入的比例较高。
同期,明月镜片的折射率1.56和1.60系列镜片销量分别为3456.51万片、2986.29万片、2527.17万片和1090.34万片,存在一定下滑。对此,明月镜片解释称,主要为常规片品类产品销量下滑所致。
股权方面,本次IPO前,明月实业直接持有明月镜片73.45%的股份,为该公司控股股东。穿透股权可知,明月镜片的实际控制人为谢公晚、谢公兴和曾少华,合计控制该公司83.93%的表决权。
其中,谢公晚、谢公兴为兄弟关系,曾少华是谢公晚妹妹的配偶。目前,谢公晚担任明月镜片董事长一职,谢公兴为该公司总裁(总经理),曾少华曾任明月镜片副总经理等职,现任丹阳洁优执行董事。
IPO后,明月实业持股55.09%,谢公晚、谢公兴分别持股为2.45%,曾少华持股1.22%。